瞄股网6月10日:短线大盘技术上还有回调压力 耐
今日可申购新股:无。 今日可申购可转债:无。 今日上市新股:灿能电力。 今日可...
中国联通股票2022年08月05日11时05分报价数据:
代码 |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额 | 涨跌幅 | 昨收 | 今开 | 最高 | 最低 | 成交量(万股) | 成交额(万元) |
600050 | 中国联通 | 3.36 | 0.01 | 0.299 | 3.35 | 3.35 | 3.36 | 3.34 | 2076.94 | 6963.96 |
以下中国联通股票相关新闻资讯:
5G数字农场智能服务示意图依托5G网络打造的数字示范农场。
本报记者 周辰 文/摄
“嗡~~”带着风声,一架大型无人机在北大荒闫家岗农场的广袤水稻田上腾空而起,开始植保作业。水稻随风轻摆显出勃勃生机,走近细看,略显青涩的稻粒已开始孕育灌浆,应和着水田里巨幅的稻田画,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喜庆丰收。3日,记者走进北大荒这片基于中国联通5G网络打造的数字农场示范项目,看到的是一个基于5G核心网的农业生产“感联智控”场景,及由此形成的全产业链智慧农业。
稻田里“沉默的卫士”
“现在整个农场已经实现5G网络全覆盖,通过5G网络能够实现整个农田全要素的数据采集。”联通(黑龙江)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智慧农业事业部总经理于洋告诉记者,基于联通5G网络,打通了“人、地、机、物、环”生产作业全要素,可以贯穿“耕种管收”全环节,激活农业发展要素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水、肥、药施用量节约20%以上,人力成本降低10%以上,每亩增产5%~10%。
看着长势喜人的水稻田,于洋指着水渠边上的一个机器设备说:“这是自动水位仪,涉及到传感器测控技术、IT信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多种物联网技术,可以根据土壤墒情监测站和水位监测数据。经云端分析,启动或关闭灌溉执行系统,形成对农田的定时定量开启渠灌闸门进行灌溉。”
在这片5G数字农场里,默默守护着稻田的机器卫士还远不止一个自动水位仪,远处地块里还有一个将探头伸向田间的“铁家伙”,专家们叫它“叶龄仪”。通过5G+高清AI摄像头,可以实现对水稻的叶龄智能诊断、病害识别、虫害识别等场景,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实现对水稻生长发育周期进行动态监测,为农事生产提供作物信息,实现精准作业。
田边,几台擦得锃亮的大型农机摆放整齐,农业专家冯德慧告诉记者,“基于5G覆盖,现在农场的农机设备也全都进行了智能化革新,实现了无人化操作。多功能的拖拉机使翻地、整地、选地都不用人工了,一亩地能节省人工成本150~200元左右。”
“数字农场”经济效益如何?
目前,在北大荒,有5个农场进行了数字化示范建设,覆盖耕地2.3万亩。基于5G技术进行节能降本增效,通过无人化、精准化作业,土地利用率提高0.5%~1%,增产5%~10%,亩增加收益200~300元。
于洋表示,“目前,5G数字创新应用能力体系,已可满足各类农业主体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可结合生态、文旅、科教、康养等板块,打造多元化数字农场。依托5G高速率的网络,通过全要素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和相关智能算法,我们还可以实现黑土地保护以技防、以网治、以数管、以智护的创新场景,包含5G智能巡检巡防、智能鱼眼泡、侵蚀沟识别调度、轮作监督,秸秆还田智能管理、变量施肥减肥减药,提供一系列的智能服务。”
摘要:聚焦核心场馆4G/5G能力提升、重要区域健康码扫码需求、线上进博专项保障、5G创新展会应用。
当飞机从虹桥机场起降时俯瞰大地,一朵巨大的银色“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映入人们眼帘。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已经连续4届在这里举办,这里曾经创下过进场人数达22.5万人/日的峰值,馆内人员打电话、发微信,如何确保不掉话?电视台直播、安检、进博会服务保障调度指挥,如何确保有序进行?一切背后,是进博会通信保障组一届又一届“绣花功夫”的不断提升。
首届进博会:打造超大容量通信网络
2018年,进博会呱呱坠地。3月初,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开始着手对原有应急指挥平台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同时,要求各基础电信企业同步启动企业侧配套升级改造。
为有效应对进博会期间可能出现的大客流,上海市通信管理局未雨绸缪,又牵头组织和推进各基础电信企业积极开展国家会展中心西厅、4.2馆、5.2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上海联通的进博通信保障人员进行宣誓活动。西厅是进博会主论坛的举办地,4.2馆是平行论坛的举办地、5.2馆是国家馆的举办地,它们是进博会通信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与上海市重大办积极对接、密切配合,根据场馆改建方案的空间格局,研究对应的立体组网新技术,着力打造高品质的网络质量。
同时,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还牵头组织和推进行业内各单位对国展中心全馆移动通信网络扩容建设,各基础电信企业坚持对标国际一流,按照30万人上网和打电话的需求进行部署配置网络能力,一直奋战到9月初,终于大功告成。“扩容完成后,容量提升最大达原有容量的4倍以上,本市通信行业累计投资总额超1.7亿。”?
第二届进博会:细耕通信保障网管“一张图”
进博会“越办越好”,进博会通信保障组的“绣花功夫”也一直在路上。一转眼,第二届进博会又“箭在弦上”。这一届的通信保障,简单来说,就是细耕通信保障网管“一张图”。
“一张图”,体现在整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网管数据,分析和呈现进博会通信保障全要素,建立三个全市通信网络运行指标,分别是互联网出口流量、无线基站完好率、移动互联网接通率,实现全市通信网络动态监管。
“一张图”,体现在数据准确性、区域精准性和内容实时性三方面的加强,从重点区域、网络质量两个维度,对进博会、嘉宾入住酒店、领导人晚宴与双边活动等重点区域的通信网络运行情况开展实时、综合的监测,并基于手机用户的分析探索了人流聚集估算。
上海电信工作人员正在现场调试设备。有了“一张图”,网管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一屏管全网”能力更强了。2019年,中国迎来“5G商用元年”,在进博会通信保障现场,采用5G技术实现高清布控、5G+AR巡检、5G+VR全景布控、大数据人流监测等等……5G赋能,更让“一张图”达到响应速度更快、数据传输时延更低、数据加载容量更大的效果。?
第三届进博会:翻开“云上进博”新篇章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进博会决定引进云报名、云签约、云路演等方式,通过线上推介、在线洽谈、网络直播等形式,来解决因疫情阻断的线下沟通。
11月4日进博会开幕式视频连线的通信保障是“云上进博”的第一场硬仗,通信保障组提供了8条优质互联网线路,连续两周对网络不断强化压力测试,开展多轮次的检查和优化,对网络安全事件实时监测,使网络时刻保持最佳状态。
上海移动正在对5G基站进行检测。为给进博会参展客商提供更好的信息通信服务,在国家会展中心的配合支持下,上海通信管理局牵头三家基础电信企业进一步提升5G网络的覆盖和容量,实现国家会展中心5G网络全覆盖,并将5G NSA网络升级为5G SA网络;开通“电信、联通”共享200M CA,采用5G载波聚合等最新技术,将网络容量提示1.5倍。三家基础电信企业采用最先进的大容量、小型化设备,共升级849个5G站点,实际可用网络下载速率最高达1.5G,实测理论网络下载速率超2.5G,助力媒体和参展客商实现4K/8K超高清直播、云会议、云直播等应用。
同时,通信保障组对进博局和国家会展中心共计9个G带宽的11条互联网出口专线重点监测,助力“云上进博”各类配套活动的互联畅通。
第四届进博会:“云上进博”再上台阶
由于疫情防控原因,第四届进博会除开幕式和主论坛仍保持线上线下形式举办,新增的13场分论坛也以线上线下形式举办。此外,国家综合展首次采用虚拟现实、三维建模等技术手段,为有意愿的国家利用进博会官网开展线上展览展示。
“四叶草”成为年轻通信人的练兵场。
为此,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及各家运营商对第四届进博会网管系统又一次优化升级,并以“云上进博”、疫情防控为主要切入点。经过这一轮升级改造,进博网管系统实现了场馆网络、人流监控、线上云展多维度、精细化运营,利用“3D建模+GIS地图”结合的数字孪生手段,“一张图”掌握网络总览、人员分布,让应急指挥调度变得更加运筹帷幄……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转眼第五届进博会开幕在即。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第五届进博会城市保障服务的总目标是确保办展、防疫两不误,为此,本届进博会,我们要聚焦核心场馆4G/5G能力提升、重要区域健康码扫码需求、线上进博专项保障、5G创新展会应用等方面,用最新的信息通信高科技,为进博会筑牢‘战疫’通信网,并让进博会成为海内外嘉宾感受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成果的最好舞台。”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8月4日,济南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济南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下简称《规划》)。“十四五”期间,济南将贯通黄河流域“一”字形大通道,加快建设“米字形”高铁及“二环一联十六射”高速路网,高铁里程突破500公里。公路、铁路、航空、水运联动发展,大步迈向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记者 于泊升 于悦
打造1小时经济圈
高铁里程将突破500公里
8月4日上午8点,G103从济南西站缓缓驶出,朝目的地上海虹桥站驶去。同一时间,G1054在济南西离站运行,驶向北京南站。济南通衢南北、横贯东西,为高铁发展提供了区位优势,300余趟高铁直达全国260城,高铁直达城市数量仅次于北京。在时间上,从济南出发,1.5小时可抵达北京,3小时可抵达上海。
业内专家认为,综合立体交通网需要水陆空齐发力,在各个空间都有完备的运输网络,综合交通不是扁平化延伸,而是立体化发展,而在交通强市发展中,铁路是重要一环。此次《规划》提到,济南将加快建设“米字形”高铁网,融入国家高铁大通道。今年上半年,济南完成交通投资297.6亿元,同比增长21.4%。济郑高铁、济莱高铁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济滨高铁提上日程,正在加快前期工作,计划今年年内开工。
此外,济南普速铁路连通深度将得到提升,相关部门将推动郭家沟至大石家地方铁路线、聊泰铁路规划建设,谋划研究胶济铁路至瓦日铁路联络线、济西至十二里阁联络线等项目,实施“支线铁路进港进园”工程,打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
记者从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获悉,到2025年,济南“米字形”高铁网基本形成,全市高铁运营及在建里程突破500公里,建成济郑高铁、济莱高铁、黄台联络线,实现省会经济圈市市通高铁,打造轨道上的省会经济圈。以济南为中心,打造辐射周边城市的“1小时经济圈”,构建高铁大通道,加强济南和周边县域单元互联互通。
公铁空水齐发力
构建沿黄综合交通大廊道
7月中旬,世界最大直径核电支承环在济南装车上路,通过济青高速北线(青银高速济青段)运输至潍坊出海,该大件总宽度15.8米,横跨四条车道,经过各方努力,大件运输车顺利驶出济南。
“超大件超限运输对高速公路通行能力要求极高,从这里也能看出济南境内高速公路的承载力。”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汝华称,核电支承环通过的青银高速公路是我国重要的一条物流大通道,国家东西公路横向主干线之一,通过这条路,济南在省内与青岛、潍坊、淄博等城市形成了一条东西客货流大动脉,也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4个省区建立了快速联系动脉。
记者发现,此次《规划》中也提到了青银交通运输走廊的建设。“十四五期间,我们继续构建‘一轴二廊三通道’综合交通主骨架,东西贯通黄河流域‘一字型’大通道。”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殿军告诉记者,所谓的“一轴”指的是京沪综合运输通道,是济南北向连接京津冀,南向连接长三角乃至连通全球的主廊道。“二廊”即沿黄“一字形”综合运输通道和青银综合运输通道。
“其中,‘沿黄一字形’综合运输通道是济南西向经郑州至西安、兰州、西宁,进而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向连接滨州、东营,通达渤海的主廊道。”曹殿军称,另一廊道青银综合运输通道是济南东向对接海上丝绸之路,西向连通华北并延伸至山西、宁夏、甘肃等腹地的主廊道。
加快畅通黄金水道
将建成1000吨级泊位14个
从地理位置上看,济南处于黄河下游,属于坐拥大河的内陆城市,水运对于泉城来说,历史比较“模糊”。但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与大交通发展的不断进步,通江达海成了可能。
《规划》指出,济南将打造小清河海河联运新通道,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立体互联,建设河海联运的港口水运体系。完成小清河复航及主城港区、章丘港区一期工程建设,建成1000吨级泊位14个,构建“一港二区”总体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河海联运,形成出海出境新通道,联通国际海运物流通道。
小清河复航工程是山东省重点水利工程“头号工程”和山东省内河航道布局规划“一纵三横”高等级航道网中的重要“一横”。业界人士指出,随着小清河复航工程的建设实施,将形成山东第一条海河直达的高等级水运通道。小清河复航后,航道规划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5个港口,海河联运每年可以分流超过4000万吨的大宗货物运量,相当于再造一条胶济铁路,大大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有效拉动沿线城市经济。
不远的将来,从济南坐船直达小清河入海口将成为现实,往日“船桅林立”的航运画面将重现。
“空铁轨路”零距离换乘
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
除了铁路、公路、水路,《规划》也对航空提出了发展要求。济南将建设4F级国际空港枢纽,打造“空铁轨路”零距离换乘,加密国际国内航线,提升辐射能级。围绕打造陆海联动战略支点目标,今年年内即将开工的济南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充分预留轨道、高铁接入条件,将进一步提升遥墙国际机场辐射能级和门户链接能力。
“推进铁路港、空港、水港、公路港联动的国际陆港建设,形成联动陆海、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综合性物流枢纽。”曹殿军称,济南将重点提升国际、国内、省会经济圈、市域、中心城区的设施供给能力,构建以综合运输通道为骨干、以国际空港枢纽和济南国际陆港为核心支点、以多层次网络为依托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据了解,到2025年,济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940公里,六车道及以上占比达到88%,市域范围内平均每7公里就有1处跨黄通道,小清河航道建成投用,济南国际陆港基本建成……基本形成以航空运输为引领、轨道交通为骨架、道路交通为经脉、水路运输为补充、以交通枢纽为支点的综合立体交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