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600085)股票08月11日行情观点:业绩疲软,走势较强,可考虑波段操作

2020-08-11 13:14:39来源:新浪网千股千评作者:乔峰

今日同仁堂股票行情观点:业绩疲软,走势较强,可考虑波段操作

同仁堂股票2020年08月11日13时14分报价数据:

代码名称最新价涨跌额涨跌幅昨收今开最高最低成交量(万股)成交额(万元)
600085同仁堂32.55-0.95-2.83633.533.0133.732.092792.1290854.75

同仁堂股票今日走势图

以下同仁堂股票相关新闻资讯:

原标题:不惧险资减持 暴涨9%!近500亿百年老店玩跨界 枸杞拿铁“真香”? 来源:中国基金

8月10日早上的一则新闻让基金君震惊了!

据报道,2020年8月5日,国际期刊《细胞发现》发表了由南京大学和武汉病毒研究所等团队联合完成的一项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金银花汤剂具有抑制新冠病毒复制的作用,可以有效帮助新冠患者核酸转阴。

说巧不巧,一直在低位徘徊的著名中草药品牌——同仁堂从8月5日开始,逆势拉升。8月5日当天涨停后,同仁堂在8月6日晚间公布了持股5%以上的股东大家人寿减持的消息。8月7日,同仁堂早盘一度涨停之后,受大盘拖累,涨幅缩窄,截至收盘,涨幅缩窄至5%左右。

8月10日早盘,同仁堂几度涨停,最终在市场的犹豫中,同仁堂报收33.5元,上涨9.19%。

二股东大家人寿累计套现18亿

金融街、金地、民生等或成下一个减持目标

8月6日晚间,同仁堂发布公告称,持股14.99%的股东大家人寿通过大宗交易分别在8月4日和8月6日进行了减持,累计套现超18亿。

减持之后大家人寿扔持有同仁堂9.99%的股票。

自2015年下半年,大家人寿就成为同仁堂的十大股东之一,并在2018年多次增持,成为同仁堂的第二大股东。

根据2019年的年报显示,大家人寿旗下的两只产品分别持有同仁堂9.19%和5.8%的股份,合计14.99%。

根据同仁堂的历史成交来看,大家人寿在2015年下半年和2018年的屡次增持都在同仁堂的下降通道之间。在本次减持之前,持有的股份应该在盈亏平衡之间。

大家人寿为何偏偏选择了在同仁堂爆发之前,减持了该股呢?

业内人士表示,银保监会发布的险资权益投资新规,规定保险公司投资单一上市公司股票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该公司总股本的10%。

此前,大家人寿也是通过大宗交易把大商股份和欧亚集团的股权比例降至9.99%。

目前,大家人寿在金融街、金地集团、民生银行、远洋集团扔持有超过10%的股份

根据公告,截至8月8日,大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除持有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外,还持有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7.84%的股份,持有大商股份有限公司9.99%的股份,持有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43%的股份,持有远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29.58%的股份,持有长春欧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99%的股份,持有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14.10%的股份

知名私募大佬疑似接盘

大家人寿减持之后,坊间即有传闻,某知名大型私募为此次大宗交易的接盘方。

根据大宗交易的数据显示,8月4日和8月6日的买方营业部均为国信证券深圳振华路营业部。

这个席位,据称就是上述大型私募所用。

有分析人士认为,同仁堂连续3年业绩都比较平庸,19年营收下滑了6.56%,股价长期滞涨,符合上述私募的一贯投资风格。

百年老店玩跨界

咖啡馆成90后的打卡圣地

无论接盘方是不是冯柳,但是耗资近20亿买入同仁堂的买方应该是非常看好同仁堂。

事实上,同仁堂的是大股东中,除了险资之外,大家熟知的“国家队”中国证金和中央汇金,以及北上资金也十分青睐该股。

虽然同仁堂近几年业绩表现平淡,2020年一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更是出现了两位数以上的下降,但是为何大佬们还是如此追捧?

最近,这家百年中药店居然开起了咖啡馆。这家位于北京双井的壹号店已经成为了各路网红们的打卡圣地。

据了解,该店一楼是咖啡、饮品区。感受一下用各种药材做成的天花板装饰的咖啡馆:

除了咖啡,还有广东人爱喝的药材煲汤……

二楼是问诊、开方、拿药以及理疗区。

除了传统主业,问诊、开方、拿中药之外,二楼还有一个超前卫的红外热象检查。通过检测你身体的温度,从而评估分析你的健康状况。

据此前媒体报道,同仁堂的咖啡店在周末的客流量能达到1000多人,平均单日营收甚至超过10万元。

知嘛健康业务负责人俞睿璇表示,从品牌IP、门店设计到商品选取,知嘛健康瞄准的目标人群不只是中老年群体,同时还有年轻人群。因此,知嘛健康的门店在商品陈列和风格设计上都有所考量,并且提供拍立得等工具用于消费者的社交需求。

在90后都开始端上一杯枸杞菊花养生的今天,同仁堂此番跨界既满足了年轻人热衷网红打卡的心理特点,又满足了年轻人“熬着最深的夜,喝着最贵的养生茶”的生活习惯。

长城证券分析,未来,预计各大老牌药企对年轻消费者市场的争夺大战必将愈演愈烈。

扫二维码 3分钟在线开户 佣金低福利多

  原标题:麻烦给我来一杯枸杞拿铁 我喜欢老字号走心的跨界

  不要太惊讶,卖了351年中药的同仁堂最近开起了咖啡店。

  如果说啤酒泡枸杞、可乐加党参是属于90后的朋克养生,那么同仁堂开卖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肉桂卡布奇诺,大概是百年中药老字号用自己的扎实根基为年轻人的新潮养生加持。

  不要太惊讶,卖了351年中药的同仁堂最近开起了咖啡店,大名“知嘛健康”,位于北京双井的壹号店,一开张就成“网红”。店面有着敞亮的落地橱窗,和我们记忆中雕梁画栋的门面,从长相看就很不一样。这家店无线网密码的末位是1669——这正是同仁堂创立的年份。

  咖啡厅一楼是餐饮区,乍看是时尚咖啡厅的模样,但各种细节都在提醒顾客,“嘿,我们不一样”:这里卖的所有饮食,无论饮料、汤粥还是面包,都含有中药元素,喝一杯甘草拿铁,再尝一块西洋参红酒软包;柜台上的陈设,咖啡罐里装的是枸杞、枣片、人参等药材,空气中也弥漫着中药的清香。

  咖啡厅二楼“不忘初心”,开方抓药推拿,中药铺该有的它都有。这一点,在从一楼通向二楼的楼梯上就写清楚了——“一楼只是序曲,二楼才是正章”。这里有传统的木质药柜,也有时尚的亮色系候诊区;杆秤还在,只是成了装饰品,抓药要用更精确的电子秤。

  总而言之,同仁堂变了,又没变。本来嘛,每一个老字号在诞生之初一定是当时新锐,能够绵延至今,也必然是适应不同时代的需求。同仁堂这一变,或许几十年后成为传统经典,也未可知。

  老字号跨界,其实并非新鲜事儿。

  最初是从联名款产品开始的,比如,“英雄”钢笔联手锐澳(RIO)鸡尾酒,推出“RIO×英雄墨水联名鸡尾酒”;源于1911年的光明乳业,与潮牌合作推出联名服饰系列,以经典光明牛奶盒为原型的背包尤其畅销;2019年1月,冠生园推出了大白兔60周年展,展出了许多大白兔的周边产品,大白兔抱枕、大白兔帆布袋、大白兔唇膏……更不用说冷酸灵火锅味牙膏、泸州老窖香水、999感冒灵秋裤、娃哈哈眼影盘……

  渐渐地,实体店出现了。在上海无人不知的老字号“乔家栅”,以八宝饭、定胜糕等名震江湖,阿拉从小吃到大。2019年12月,“乔咖啡”正式营业,抹茶拿铁配烧麦、黑咖啡配蟹壳黄,成了上海滩的新时尚。

  还有跨得更远的。北冰洋汽水、义利面包,几乎是每个北京人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2018年夏天,毗邻北冰洋工厂的北冰洋义利主题公园正式开门迎客。汽水、面包,居然成了孩子的游乐场,这不是童话世界里才有的景象吗?

  坦白地说,老字号跨界,反差越大越能博得一时眼球。毕竟谁都好奇泸州老窖的香水醉不醉人,也想试试穿了999感冒灵的秋裤后还会不会感冒。但在这一波热浪过后,如何留住容易喜新厌旧的新一代消费者,才是老字号真正要思考的话题。

  只为猎奇,岂能长久?能占据市场一席的商品和店铺,必然要与其安身立命之物契合,就像同仁堂的中药,就像乔家栅的中式糕点,它们本来就很好,只是换一种“语言”来与新的消费者对话,并且听得懂这一代消费者的新需求,比如,咖啡要喝,还得养生,行,那就来一杯益母草玫瑰拿铁。

  老字号的特别之处还在于,经过了时间的积淀,商品也有了文化意味。故宫角楼咖啡就深知自己的优势,作为一家600年的“老字号”,它卖的东西,光听名字就让人流连:康熙最爱巧克力、三千佳丽奶茶、千里江山卷……据最新消息,同样600岁的天坛最近也按捺不住了,预计将于今年10月开张特色茶饮文创店。

  回到“知嘛健康”——大家还是乐意称呼它为同仁堂咖啡,中药和饮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有着密切关系,健康也是任何时代的任何人都关心的问题,内核都在,本质不变,将跨界的一时新鲜转化为日常需求,将平日不易走近的中药铺转化为随时可以逛的咖啡店,用文化力量和现实的需求,双剑合璧,再一次击中了大众心理。

  也许,这个夏天,逛中药铺会成为一种休闲方式。麻烦给我来一杯枸杞拿铁,养生,我们又真又潮。

  原标题:A股超40家公司 拟“分拆上市” 监管盯防“忽悠式”分拆乱象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8月10日,丽珠集团公告表示,丽珠集团拟分拆所属子公司丽珠试剂A股上市。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分拆上市新规发布后至今已有超过40家上市公司宣布拟拆分上市,其中包括9家宣布分拆子公司境内上市医药企业。此前有接近监管部门相关人士透露,A股市场有100余家符合分拆上市条件的上市公司。

  在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创始人史立臣看来,集团公司多领域布局,对旗下业务进行分拆上市,不影响主体发展,同时单独拆分业务上市后也能独立发展运营,拓宽融资渠道,能够实现双赢局面。长城证券分析师汪毅也认为,分拆上市新规落地有助于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发挥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投资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资本形成效率。

  2019年12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下文简称“新规”),设置了上市公司分拆原则上应同时满足股票境内上市已满3年、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等7项条件。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要加强对分拆行为的全流程监管,严厉打击“忽悠式”分拆、虚假分拆、炒作分拆概念等市场乱象,以及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申万宏源研报认为,实施不当的分拆上市也可能带来母公司业务“空心化”、子公司业务无法实质性独立而关联交易占比过大、母子协同效应削弱、大股东利用分拆上市套现、实施利益输送,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等问题。并认为,上市公司应充分考虑分拆上市是否有利于提升募资公司的业务聚焦,而不是削弱母子公司之间协同性,也应从市场估值、流动性、业务拓展等角度综合评估不同分拆路径。

快速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