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股网:山鹰国际-600567-同心共济带砺山河,乘风破浪鹰击长空
瞄股网6月10日:短线大盘技术上还有回调压力 耐
今日可申购新股:无。 今日可申购可转债:无。 今日上市新股:灿能电力。 今日可...
主要观点:
我们为什么看好山鹰国际?
山鹰国际是以再生纤维回收、工业及特种纸制造、包装产品定制、产业互联网等为一体的箱板瓦楞纸龙头企业。2022年,行业盈利能力处于历史底部位置,而随着疫情防控放开后,对下游消费需求短期提振作用明显,随着消费市场的复苏,箱板瓦楞纸的需求短期迎来较大增长,盈利能力将得到大幅修复。()目前行业的供需关系也在持续改善,未来行业集中度也将得到提升。公司目前国内原纸产能为695万吨,后续还有多个项目规划投产。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具备造纸和包装产业链一体化的优势。公司拥有回收纤维原料采购、包装原纸生产、纸板、纸箱生产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使公司具有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原料供应能力。我们认为短期行业需求复苏将带来公司业绩修复,未来公司依托于产能的扩张,业绩将快速增长,同时产业链一体化的布局也将有效的降低成本,公司估值也将得到提升。
分析判断:
消费复苏包装纸确定性受益,行业盈利能力有望修复
2022年,国内消费市场受到疫情冲击较大,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0.2%。受此影响,2022年1-9月,中国瓦楞纸消费总量1575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6.13%;中国箱板纸消费总量在2140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3.59%。反映到价格上,箱板纸市场均价全年跌幅高达20.98%;瓦楞纸市场均价全年跌幅高达31.87%。2022年4月至2022年12月,中国箱板纸和瓦楞纸的吨毛利均值分别为436元/吨和143元/吨。远远低于自2017年起至2022年3月的吨毛利均值785元/吨和599元/吨。参考海外经验,疫情防控放开后对下游消费需求短期提振作用明显,我们认为随着消费市场的复苏,箱板瓦楞纸的需求短期迎来较大增长,其盈利能力将得到大幅修复。参考美国国际纸业,随着美国防疫限制性指数自2021年高点回落,下游消费需求迎来快速修复,公司业绩逐渐迎来改善,2021年公司营收降幅收窄,同比5.91%;公司净利润实现触底快速反弹,同比+263.49%。
行业供需关系逐步平衡
2018-2020年期间,国内箱板瓦楞纸的新投产项目较多,造成国内瓦楞纸行业供需失衡的态势逐步升级,纸企利润下降。至2021年新投项目投产进度明显放缓,而且随着老旧产能的退出,行业每年净增产能明显下滑。箱板纸产能在2019年的增速达到了顶峰,增长率高达5.72%。2020年和2021年的增长率则逐年下降,分别为4.05%和3.37%。而瓦楞纸产能在2018-2019年增长较快,分别为5.06%和6.56%。2020年,瓦楞纸产能出现了下滑,同比下滑了0.7%。我们认为行业已经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期,随着需求的稳步增长,行业供需关系将持续改善,行业集中度也将持续提升。
公司产能持续扩张,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将逐步体现
公司国内的原纸产能原为595万吨,公司在建工程按建设规划稳步推进,其中广东山鹰100万吨造纸项目已于2022年中建成投产。浙江山鹰77万吨造纸项目和吉林山鹰一期30万吨瓦楞纸及10万吨秸秆浆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建成投产,此外宿州山鹰和华中山鹰分别有180万吨和100万吨的拟建包装纸产能规划,我们预计将于2025年左右投产。公司产能的持续投放将有效的支撑公司业绩的增长。目前,公司已经具备造纸和包装产业链一体化的优势。公司拥有回收纤维原料采购(海外再生浆已投产+规划产能共计142万吨)、包装原纸生产、纸板、纸箱生产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产业上端涵盖国内外回收纤维采购网络,产业下端在全国各地布局包装厂,产品直接服务于各行业的下游客户。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使公司具有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原料供应能力,并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包装整体解决方案。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山鹰国际,公司作为箱板瓦楞纸行业里的龙头企业,确定受益于疫情管控政策转向后的消费复苏。中长期看,随着行业龙头新项目的投产以及行业里老旧项目的退出,我们预计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行业的供需关系也将越发平衡,行业里龙头公司的议价能力也将逐步增加。未来公司的产能扩张以及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将为公司持续降本增效,公司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加强。我们预计2022/2023/2024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337.67/423.85/477.3亿元,EPS分别为-0.49/0.32/0.41元,对应1月30日的收盘价2.5元/股,PE分别为-5.14/7.72/6.14X,PB仅为0.76X,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下游需求不及预期。2)公司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3)进口纸短期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
瞄股网:山鹰国际-600567-同心共济带砺山河,乘风破浪鹰击长空
提示声明:
本文涉及的行业及个股分析来源于券商研究报告,仅为分析人士对该行业及个股的个人观点,不代表瞄股网观点,不作为投资者买卖股票的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